炎炎夏日的青岛国信篮球训练基地,场馆内回荡着球鞋与地板的摩擦声、教练急促的哨声和球员沉重的呼吸声,汗水浸透了每一寸地板,也浸透了每一位青岛男篮队员的球衣,在这个备战新赛季的关键阶段,球队正经历着一场超越常规的训练洗礼。
“我们这边的训练量,比CBA正赛还要大,节奏还要快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队内人士告诉记者,从清晨的力量训练到午后的战术演练,再到傍晚的投篮特训,青岛男篮的夏训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,训练强度之大,甚至让一些老队员都直呼“前所未有”。
超负荷训练:以强度换优势
主教练团队在这个休赛期制定了一套极具挑战性的训练计划,每天超过6小时的高强度训练,包括90分钟的无氧耐力训练、2小时的战术配合演练和大量的对抗性练习,训练中的攻防转换速度明显快于CBA常规比赛节奏,要求球员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决策和动作执行。
“现在的CBA联赛节奏越来越快,各队都在提速,我们必须在训练中超越比赛强度,才能在正式比赛中占据优势。”助理教练在训练间隙向记者解释道。
训练场上,队员们在进行连续的快攻演练,一组结束后,不少球员双手扶膝,大口喘着气,汗水不断滴落在地板上,训练师立即上前为球员测量心率,确保在安全范围内继续进行下一组练习。
“确实累,但能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。”球队后卫王睿泽说,“这种训练强度刚开始确实难以适应,但现在我们已经慢慢习惯了,相信新赛季开始后,我们会看到这些付出的回报。”
杨瀚森:起伏与高光并存的成长之路
在所有队员中,年轻中锋杨瀚森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焦点,去年闪耀CBA赛场的他,这个夏天正经历着职业生涯的关键成长期。
训练场上,杨瀚森的身影格外醒目,身高2米16的他正在与教练进行一对一的低位攻防练习,转身跳投、勾手、脚步移动.问鼎娱乐(中国)官网 - WENDING 娱乐下载中心.....每个动作都被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,甚至比比赛时还要快。
“杨瀚森有着惊人的天赋,但他的职业生涯不会一帆风顺。”球队总经理张北海在场边观看训练时表示,“年轻球员的成长曲线从来不是直线上升的,会有起伏,也会有高光时刻,这是正常的发展过程。”
这个夏天,杨瀚森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了特训,增重5公斤的同时保持灵活性,改进投篮手型提高中距离稳定性,加强脚步移动训练以适应更快节奏的比赛。
“有时候我会连续投丢20个球,有时候又能完成一连串漂亮的进攻。”杨瀚森在训练后坦言,“教练告诉我这是成长的一部分,重要的是从每次失误中学习,保持信心。”
前不久队内对抗赛中,杨瀚森曾单场拿下35分18篮板的惊人数据,但也有过10投仅2中的低迷表现,这种不稳定正是年轻球员的特点,也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。
科学训练:避免过度疲劳
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如何避免球员过度疲劳和伤病?球队引入了先进的运动科学管理系统。
每位球员都佩戴了智能监测设备,实时追踪心率、跑动距离、冲刺次数和负荷指数等数据,训练师团队会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训练强度,确保在最大化训练效果的同时,将受伤风险降到最低。
“我们不是盲目增加训练量。”球队体能教练李磊表示,“每个球员都有个性化的训练计划,基于科学数据不断调整,我们的目标是在新赛季开始时,每位球员都能达到最佳竞技状态。”
恢复环节同样受到重视,训练结束后,球员们会进行冷水浴、按摩和拉伸等一系列恢复程序,营养师还为每位球员定制了饮食计划,确保体能得到及时补充。
团队反应:从抗拒到接纳
高强度训练计划最初并不被所有球员接受,一些老队员对于超出常规的训练量表示担忧,而年轻球员则担心自己无法达到要求。
“开始时确实有很多抱怨。”队长张骋宇承认,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家逐渐看到了效果,我们的体能明显改善,战术执行更加流畅,队友之间的默契也在增加。”
近期与几支球队的热身赛证明了训练成果,青岛男篮在比赛中展现出的体能优势和快节奏攻防,让对手难以适应,虽然胜负参半,但球队展现出的进步令人鼓舞。
以训练强度换比赛优势
随着新赛季临近,青岛男篮的训练强度还将进一步增加,教练组计划在训练中模拟各种比赛场景,包括关键时刻的处理、客场困难环境下的应对等。
对于杨瀚森,球队有着长期培养计划。“我们不会因为他的某些表现起伏而改变对他的信任。”主教练表示,“他是我们未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,需要时间和经历来成长为更加成熟的球员。”
俱乐部管理层也呼吁球迷保持耐心:“年轻球员的成长需要时间,我们希望球迷能够理解这个过程,相信杨瀚森会用自己的方式,在CBA赛场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。”
夕阳西下,青岛男篮的训练才刚刚结束,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向更衣室,但眼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,这个夏天的汗水与付出,将在新赛季的赛场上得到检验。
对于青岛男篮来说,提高训练标准只是第一步,如何将训练成果转化为比赛胜利,如何帮助年轻球员平稳度过成长中的起伏期,如何在新赛季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,这些都是球队需要持续面对的课题。
一条更加艰苦但也更加光明的道路,正在青岛男篮脚下延伸,而这条路的尽头,或许正是中国篮球新一代力量的崛起。
发表评论